查看原文
其他

古文物作证(九),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国家政权(一)】

一起用天道视角看世界

提要:真正的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里边的子系统比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子系统下面的细项比如经济里的农耕,军事里的通讯联络,纵看则各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流传下来的文物会形成一条证据链,比较全面地向后人还原当年的历程,横看则发现同一个主题的同期文物样式多种多样。中华文明的大系统小系统乃至其中的所有小细项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完整链条。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它们的文物则缺乏链条性特征,比如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碑,单独看光鲜亮丽,但只是一个环,纵看没有“前后”,横看没有“左右”。而它们的许许多多重要文物,细品起来尤其是与中华文物对比起来,可以发现它们缺乏真实性。而这些缺乏真实性的文物,却成为支撑某个文明的重要支柱,比如汉谟拉比法典。

本文试图从系统性链条性的角度去分析中华文物,展现真文明的应有样子。

【105】

国家政权

国家政权,先有政权,后有国家。政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权力的集中,《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也就是政治(内政)与军事(外事),是国家政权的核心组成部分。

2007年安徽凌家滩遗址一座墓葬出土大量高等级玉器,内有众多玉钺,玉卜具,玉璧等等。斧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商周有众多青铜钺出土,明代皇帝的龙袍上,都有斧钺作为装饰。

红山文化,发现了方形(礼地)圆形(祭天)祭坛,这方圆祭坛的模式一直沿用到清代,至今北京还有圆形的天坛和方形的地坛。

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都在5300多年以前,就是说,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权力的集中,出现了政权,国家的雏形正在形成。

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权力集中,就有核心,就可以把人力物力组织起来办大事,否则的话,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所以,集权,是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地中海沿岸的所谓公民政治(退一万步,姑且当真存在过),只不过是没有凝聚力没有组织的反映而已,是落后的表现,西方在这方面一直做得不够好,只好酸酸的说自古以来爱民主。中国大一统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大了,严重威胁了西方的利益,而欧美一直希望中国碎片化,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所以现在网上为何有人老是说大一统不好,说欧洲发达是因为分裂。

作为军权君权的代表,钺很早就出现了,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钺,五千至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至六千年前的凌家滩文化,五千三百年前的红山文化,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以及随后的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峁遗址,都发现了高级别的玉钺,这些钺更多的已经作为礼仪用具,是权力的象征。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

《史记.周本纪》在描绘周武王指挥讨伐商纣王的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可见,钺在当时是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钺的这种象征意义,也在出土文献中得到佐证。“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重器之一,盘内铸铭文:“赐用钺,用征蛮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一柄青铜钺上也铸有铭文:“作兹军斧,以警厥众。”由此可知,直至战国时期,钺一直用以象 征军事统帅权。汉代成书的《淮南子.兵略训》写到,君王在授命于将军时,需“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日: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持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日;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汉字“王”字,在甲骨文中是对钺的象形描绘,西周早期的金文王字,下面一横加厚加粗,其实还是对钺刃的表意描绘,经过发展简化最终变成了今天的三划王。可见,王权与钺的紧密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钺是王权的象征,而政权成熟以后,军权(征伐)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力,继续以钺作为代表。

中国出土了众多的玉戚玉钺铜钺,表明了中国古代政权发展的历程以及成熟程度和高度。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钺

青铜时代,青铜鼎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大禹铸鼎的故事:“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尚书·禹贡》记有九州岛岛岛岛,九鼎与九州岛岛岛岛相应。这样,在中华文化之中,鼎就与天下、王权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谓“问鼎中原”,“定鼎”,鼎,成了天下王权的象征。

最早的铜鼎发现于夏朝二里头遗址,最大的青铜器是重达八百三十多公斤的商代的后母戊鼎,西周则有了列鼎制度的成文规定,鼎与簋搭配组合,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一鼎则不配簋)。九鼎成了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鼎是饪食器,簋是盛食器,某种意义上,这是“民以食为天”。

出土文物证实了周王朝的列鼎制度,西周虢国墓出土了七鼎,这是合礼制的,曾侯乙墓九鼎,中山王墓九鼎,这就是僭越了,是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反映。

青铜鼎的形制大致可分为方圆两种,具体各种不同的造型,难以一一细数,只能感叹古人有无穷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手艺,当然令人惊叹的科技含量。

地中海沿岸古文明延续时间那么长,进入青铜时代比中国还早,它们的王权象征是什么?好像是权杖,这个跟中国的青铜礼器有什么不同呢?权杖某种意义上就是棍子,实质就是可以打人,普通人将就一下也可以有,但是,中国的青铜礼器是普通人所绝对不能随便拥有的,根本没这个资本能力。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权杖的东西,但一直没有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河姆渡文化,七千多年前的蚕纹象牙杖首,鹰首象牙雕,都是当时手杖的装饰:

到了汉代的时候,鸠杖成为敬老的标志物,为此汉代还专门发了诏书,规定了鸠杖的发放标准以及触犯持鸠杖老人的处罚。杖还代表权力的,只不过降格了。所以,看到三星堆的黄金杖就说是来自西方的权杖,这是不对的.

【106】

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是政权象征,秦汉时期,则发展成了印玺。

印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贾湖文化遗址的陶印,各地新石器遗址中都有出土,一般是用来给陶器印花纹或者标记,商周期间有了铜印,但不多,战国以后就多了起来,可以说是蓬勃发展,对印玺的使用还没有什么规定制度,东汉卫宏在《汉旧仪》中载:“秦以前,民皆配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

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文字,制作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这玉玺成了传国玉玺,是后世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象征,与之相配还有一套严格完备的用印制度。

西汉时期,对用印的质地有了严格的等级规定,皇帝之印曰“玺”,“玺皆白玉螭虎钮”,“王、公、侯金,两千石银,千石以下铜印”。“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

“印者,因也。所以虎钮,阳类。虎(者),兽之长,取其威猛,以执伏群下也。龟者,阴物。抱甲负文,随时哲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

秦汉以后,印玺公章作为权力的象征,一直使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私章私印,作为个人的凭信,印章文化深入人心。

(目前所见金官印最早的一方是香港承训堂所藏“长 舍阝君玺”,时代是战国时期秦国官印。历史上秦始皇时期使用的金官印,至今尚未发现。西汉时期金官印,目前所见龙钮“文帝行玺”为尺寸最大的一方,现藏广州越王墓博物馆藏、汉代龟钮“石洛侯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龟钮“宛朐侯执”藏徐州市兵马俑博物馆。其后,三国时期传世金官印见有龟钮“关内侯印”、“关中侯印”魏晋时期金官印所见为驼钮,印钮形制有改变,是为边夷少数民族首领所颁发。以上不同类型金官印在山东省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均有收藏。)

有资料说6000年前两河流域的印章是世界最早,可是,滚筒印章跟其他泛地中海文物形式一样,一开始就成熟、定型,没有发展的成长轨迹,而即使它是真的,也比不上贾湖印章8000年的历史,而从印章使用的发达程度看,更是远远比不上,要不,看看它历史上有几枚公章就知道了。

这是睁眼说瞎说的:

中国的印章

历史悠久,至少有8000年历史,造型丰富,方形圆形弯月形菱形椭圆形多面形带钩形都有。

图文并茂,以文字为主,印文文字历代均有变化,先秦是各国古体,秦汉魏晋是篆书,唐代兼有有隶书楷书

有印钮,各种动物造型,瓦形,有印绶,印钮印绶均有等级之分

有专称,鉨,玺,印,章,宝,朱记,等

材质有陶,木,玉,石,金,银,铜,铁,煤精

有完备的用印制度

有加强监督而用的二合玺三合玺

有印匣,魏晋前有封泥筒,隋唐以后有印泥盒

有简牍封泥出土,有很多纸上印蜕流传

有历史人物私印出土,如西汉刘贺,张汤,三国曹休

出土的历代印玺无法计算

印章有官印,爵印,私印,艺术印等

有颁给当年边地政权的印玺,有颁给外国的印玺,可以了解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关系

出土印章可以印证历史记载,补充历史记载,了解历史细节,例如“中织室玺”可了解战国纺织管理制度,“王戎兵器”印可了解先秦兵器专门管理制度,“日庚都萃车马”烙马印可了解战国马匹的专门管理制度

有篆刻艺术流传,爱好者众

有古人编辑的印谱

这些,号称印章源头的两河流域,出土三万多印章的哈帕拉,还有“古埃及”它们的印章能做到几点?

新石器时期到汉代的历代印玺

有特色的印章子母印,又称"套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

部分战国官印:

一组汉晋时期龟钮金印

一组龟钮银印

汉代龟钮铜印

一组汉晋时期驼钮官印

一组两汉魏晋武官印

有中高级将领的,也有中下级军吏的,地中海沿岸别说中下级军吏的没有,连高级军官的名号都不知道!

汉代地方主官印

西汉中低级官吏印

与印章封泥配套使用的还有封泥筒,下面是徐州博物馆藏的三个西汉封泥筒

西亚那么多圆筒印章,可曾有什么印泥筒印泥盒?

西汉 龙凤纹铜封泥筒通高10.5、直径4.5厘米

西汉 铜封泥筒两个(右边) 尺寸一样:高10.5,直径3.2厘米

南北朝时期的封泥筩:

前凉升平十三年(公元369年)“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呈圆形竹筒状,下有三马蹄状短足,器外壁饰金错龙虎纹。依据器形分析,此器原应有盖,现已遗失。器底有金错铭文四十七字。刻款中有器名、制造地点、制造时间、政府部门、监工官员、错金匠以及铸造匠的名字。据刻款可知,这件筒形器是用来盛装封泥的。应是前凉宫中用具,前秦灭掉前凉后,被携制长安。

在我国古代,封泥是用来封箴那些写在竹简木牍上的文书的,使用的时候先把写好文书的竹简、木牍用绳子捆扎起来,打个环结,再在绳结上封上封泥并加盖印章。

埃及图坦卡蒙墓室门的绳子和封泥,3300多年了。百科说,图坦卡蒙(Tutankhamun,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

下面这些印章,既说明了印的广泛应用,也说明了马的管理,这些,号称印章发明地的、家马驯养发源地的地方都有哪些?

战国“日庚都萃车马”铜印

战国时期燕国烙马印,朱文巨玺,边长超过7厘米,为战国玺中最大者。

是战国时官方专为烙马而制的玺印。铁质,四边有铜墙。几何形状很大--为7X7厘米 ,印钮上部有方孔可纳木柄,为烙马方便而设。光绪十八年出土潍县。王文敏以百五十金得之。据考“日庚都”为燕国都邑名,“萃车”既副车,印文“日更都萃车马”是指日庚都官署副车所用的马。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曾收录此印,后流落日本。

西汉《夏骑》印,是烙马印的最新发现。与以上六方印比较,《夏骑》纵8.5cm,横7.2cm,为目前所见尺寸最大。《夏骑》烙马印的出现,为印章史和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以上各印均作朱文,无边栏。

西汉“夏骑”烙马印,纵8.5厘米,横7.2厘米,为目前所见尺寸最大

中国的印章,自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传承使用到今天。除了政府公章,个人办公用印章之外,还有很多用在私人标记、娱乐用的印章,比如古代书画作品中的收藏、品鉴者印章,很多唐宋书画作品上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朱文印,与原作品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一道别致的风景。

一些形制特别的印

战国三合玺(互相监督),二合玺,战国带钩印,战国烙马印,战国双觿钮私印,晋代六面印,北周十八面煤精印

大多是先秦时代的,其他的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就是真正有过印章使用历史的产物,我们能想到的形制或者不能想到的形制,还有各种功能比如防伪和互相监督,古人都玩过了。

这就是真文明,真历史。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现在发一组秦代印章。通过众多的官印,我们可以知道秦代的官僚机构,通过这些私印,我们则可以知道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秦代古人的名字,还有私人用印的一些信息。

三古四古那么多年那么大的地方,这样的文物在哪里?

一枚封泥就是一道程序,通过这些秦代封泥,我们可以了解秦代管理机构的严密与庞大,很规范很全面:

中国的印章文化,在纸张大量普及几百年后,诱导发明了印刷术,最初是雕版印刷,后来是活字印刷,它们的原理跟印章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字数多面积大而已。印刷术是印章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印章文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这些,两河流域哈拉帕他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目前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唐代咸通九年

【107】

符节

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

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目前所见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韩将庶"铜虎节和错金"杜"铜虎符;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马状的"骑传"铜马节;有的用以供给食宿,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等。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

关于符节的种类和用途,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少记载,如《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译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这些,在出土文物中大都得到了印证。

虎符铸作成伏虎形状,中分为二,以榫相合,左符发给郡守或领兵将领,右符存放在中央。中央调动郡守和军队,派人执右符与执左符者相合,作为传达命令的信物。所谓符合,合符,就是由此而来。符字从竹,可以看出最初的符应该是用竹子做的,竹节就是天然的密码,并结合长短大小是否吻合以证明真伪,所以合称符节,鄂君启节其实是对早期符节的复古。

秦虎符文字错金,汉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不能容字,故于背缝处凸起长条形窄台刻背文,肋间之字移于胸前或符阴。虎符有立虎卧虎之别,秦汉一般是卧虎,魏晋隋一般是立虎。唐代避李渊祖父李虎讳改用鱼符,这是符制上的一大变化。武周时一度用龟符。鱼符与龟符皆可系佩,与后世的牌区别不大。宋以后已皆用牌。宋高宗曾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所有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发展而来的,既表明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严谨性,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无穷智慧。

地中海沿岸的古文明动辄数千年,而疆域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止一个,它们调动兵马传达号令的信物有哪些?

秦阳陵虎符

【108

古人指挥作战,主要是鼓、金(铙,钲,錞于等金属打击乐器)、旗,《管子》称之为“三官”,三者有机结合,协调全军调度进退攻防。离开了这些工具,是不可能把大部队系统的组织起来形成有效力量的。一般来说,闻鼓则进,闻金则退。

《管子·兵法》说:“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着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

  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韟章,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黄帝内传》说,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夔制牛鼓八十面,一震 八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左传》 说,“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周礼·鼓人》说,“以金铙止鼓”。

  《诗・小雅・采芑》 说,“钲人伐鼓”《毛诗诂训传》解释说,“ 钲以静之,鼓以动之”

 《尉缭子·勒卒令第十八》说:

 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

  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鹜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

  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者有诛。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平旦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

  从这些古籍记载看,古人很早就对战争进行了有效组织,对金鼓的运用在西周已经成熟了,有了成文规定。

  从出土文物看,鼓一万多年前就有了,到了商代出现青铜鼓,战国时期,一般是鼓座固定木框皮鼓,有很多青铜鼓座出土。更有随着马车遗址出土的青铜鼓座和中山王指挥车上一组四件的铜铙,可知这是用于指挥战斗的。在战国青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图案中可见击鼓指挥作战的场景,鼓与铙是同一个支架的。

  地中海沿岸那么多著名的战争,卡迭石之战据说几千辆马车一起作战,军队统帅用的什么工具来统一调度指挥进退攻防?

旗帜

《尔雅》说:"有铃曰旗",《说文》说:“旗,旗有众铃以令众也。”

《墨子》说,“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

《诗经·周颂·载见》说,“龙旗阳阳。”

《列子·黄帝》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拔赵帜,立汉赤帜。”

从以上资料看,旗帜在古代很早就有了,到西周的时候已经规制完备,使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军队,在战场上。用于区分敌我,传递号令,提振士气,等等。

名列前茅的"茅"其实是"旄"的通假字。"旄"即旄牛尾,古人常用旄牛尾绑在竹木杆上用来指挥,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称为"旄"。战国青铜壶中的攻战双方一般有"旄"有“旗”。

古代中国军队的旗帜大致可分为五种:

联络旗

联络旗在行军时用于前军与后军的联系。古代信奉五行学说,所以联络旗也分五色,各有所指。青色,属木,如果先头部队遇到山林障碍需要开道时,就会举起青旗。赤色,属火,如果军队遇到地势险要,高山峡谷之地时,便需要防敌人火攻,举红旗示警。白色,属金,一旦遭遇到敌兵,就要迅速集结兵力,摆开阵型迎战,举白旗为令(白旗表示投降其实近代之后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是表示休战)。黑色,属水,如果行军路线上有沼泽或者溪流等,就会举起黑旗。黄色,属土,如果前方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举黄旗示意。

号旗

当军队冲锋时,号旗在哪里,士兵们就冲向哪里。指挥将领根据号旗所在的方位可以判断出战线推进的进度,并能清楚地看清战果以及军队战损情况。

阵旗

古人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受天文星象启迪,结合五行,发明了“五行军阵”: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

将旗

在战场上,军队分为五大营,即前营,中营,后营,左营,右营。将旗则代表各营将领,将领就在将旗之下。只要将领挥动己方阵营的旗帜,士兵就会立刻准备迎战。将旗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结合五行理论, 前营用红旗,中营用黄旗,左营用蓝旗,右营用白旗,后营用黑旗。作战时,士兵要拼死保卫将旗,一旦将旗被砍,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了。

牙旗

牙旗者,将军之旌也。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论是尺寸还是重要性都是军队中最大的,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

文物最早的旗帜形象可见于商代青铜器的铭文,战国水陆攻战文铜壶上的两军对垒画面中,两军各自旗帜鲜明,唐代张议潮出行图中可以看到旌旗招展的盛大场面,为了战斗时便于冲锋杀敌,古人还想出了把旗帜插在背上的巧妙法子,这可以从明代的绘画中看到,而秦兵马俑背后的两个圆扣环则说明,这法子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想出来了。传统戏曲中将领背后都插着几面三角旗,一是将领的身份象征,二来也有古人背后插旗冲锋陷阵的古义。

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大海茫茫要保持联络,白天用的是旗帜旗语,晚上则是用灯。陆军中的号旗传信在海上就变成了旗语。

【109】

古代通讯

烽火与邮驿是古代的信息传递手段。

光的速度最快,所以,古人传递边境警报的时候就想到了烽火。

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边疆的通信兵---"僖"传递军情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记载通信的文字资料,通信方式是击鼓传声。到了纣王时,开始有了使用烽火的记载。商周时,在传递边疆紧急军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声、光”通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即烽燧大鼓。

进入春秋战国后,烽火台演变为绵延不断的长城,这是早期声光通信的一个飞跃。《墨子•号令》说:“出侯无过十里,···昼则举烽(烟),夜则举火”。古时候调兵必须有兵符,而战国虎符上的铭文显示,如有烽火警报,可以无需验符而用兵,这是与烽火制度相配的应急措施。

汉简《塞上蓬火品约》,使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汉代建武初年长城的烽火制度;宋代以后,除了烽火以外,还多了放炮,明代的《兵守火炮号令》对不同敌情的火炮讯号做出了严密的规定。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直到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关于烽火的运用,晋代《拾遗记》记载,在商代就有了,最著名的是汉代司马迁记载的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但可以了解烽火制度的实施情况。

烽火台主要在西北边境,长城沿线有很多古代烽燧遗址。除此之外,还有邮驿制度。

邮驿在商周时期就有了。

《孟子•公孙丑上》说:“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可见在春秋时期,邮驿已经很普遍了。

周朝邮驿制度的特点是专使通信,一送到底,到了秦朝则改为以接力通信为主。

秦朝还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完善的邮驿制度。秦竹简《行书律》,是我国至今为止所发现的第一部有关通信的法令。残简中,可以看到相关的文字记载:把公文分为急字公文和普通公文两种,对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时限要求,如马传最快速度为日行四百里。诏书和紧急公文要随到随送,不得延误;对于不同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以防伪造;书信在发寄之前,一定要包扎捆好,绳结处要使用封泥,盖上玺、印,以防私拆泄密;还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制度,注明收到和发出的具体时间,丢失要及时报告,延误者要受到制裁;人员选用要严格,年老体弱和不可靠的不能用。

汉代邮驿形成较为庞大完整的通信网。邮驿法律列在“厩律”之中,主要负责公文和书信的传送,以紧急军情为主。而且根据文书内容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传送,也就是“以邮行”、“以亭行”、“以次行”、“弛行”。其中前三种是普通文书,由步递传送,而最后的“驰行”则是紧急公文,要由专人快马传递。

东汉人应劭《风俗通》说:「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盖行旅宿食之馆也。……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置之也。」
《后汉书·西域传》记曰:「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邮置於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於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於塞下。其后甘莫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

汉代悬泉置简牍

今天的邮政系统,印章文化,信封,都是从古代邮驿制度一脉相承而发展流传下来的。有很多以驿为名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驿了。还有一些古代驿站保存至今。

出土文物中,有战国时期的“王命传”铜龙节铜虎节,使者凭借此节可在传舍免费食宿,还有很多汉代的竹简木牍,让我们可以了解古代驿邮的细节。

日本受中国影响,它的的车站,至今还是以“ 駅(驿)”为名。

资料说“早在公元前558年-前486年,古波斯就建立有急使信差传邮的邮政驿站,设有待命的信使和驿马,信件由信使一站传一站的方式急速传递”,不知他们有些什么相关文物和遗址。

商代甲骨中关于击鼓传信的记载

《驿置道里簿》木牍,长 19厘米,宽 2厘米,厚 0.2 厘米。左 侧残,下段缺,分上、中、下三栏记载了汉代武威、张掖、酒泉三郡内的14个地名和里程,显然可用作西汉晚期或东汉初年行路的索引和指南。第一栏文字:

“倉松去鸾鳥六十五里,

鸾鳥去小張掖六十里,

小張掖去姑臧六十七里,

姑臧去顯美七十五里。”

第二栏文字:

“氐池去觻得五十四里,

觻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

昭武去祁連置六十一里,

祁連置去表是七十里。”

第三栏文字:

“玉門去沙頭九十九里,

沙頭去乾齊八十五里,

乾齊去淵泉五十八里,

•右酒泉郡縣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

此简内容与甲渠候官遗址所出“驿置道里簿”可以衔接,两者完整记录了从京城长安到敦煌的路线、里程以及沿途经过地区,是研究古代驿邮制度的重要资料。

两千多年前的地名,很多至今还在用。

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驿站,这是国家信息、物资传递的渠道,同时也是交通商旅的要道,建立并维护这样的邮驿系统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要有统一的度量衡,要有精准的计量技术,这些资料是国家强大的物证。

《史记·周本纪》说:“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也就是说,最晚在西周初年,就已经开始对国内道路进行测绘了这样的资料,地中海沿岸古代有吗?

成书于洪武年间的《寰宇通衢》详录京师南京到各地以及某两地之间的驿路里程。从秦汉时期的《驿置道里簿》木牍木简可知洪武年间的驿路数据在秦汉时期已经基本有了,类似于《寰宇通衢》那样的资料在秦汉时期甚至商周时期的中央政府里也是有的:



古人重视信息传递,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战国楚国“专室之鈢”印反映了当年的情况:

印面直径2.1cm,通高0.7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专即传,驿传之意;专室为官办驿传馆舍,战国时各国重要路径、城市皆设。《战国策·魏四》“令鼻之入秦之传舍”即此。

战国驿邮相关铜印

古人重视信息传递,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战国楚国“专室之鈢”印反映了当年的情况:直到今天,邮政仍然是国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0

古代君主王座的背后就是屏风,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袁世凯时期,现在北京故宫皇帝宝座的背后也是一个大屏风。可见屏风也是君王用品的标配。

下图是两套屏风构件,左边是战国中山王的,右边是西汉南越王的,中山王是错金银,南越王是鎏金,都是当时流行的先进的技术。

三古四古那么多君王,就一个古埃及就有七八十个,他们的标配用品在哪里?

中山国屏风复原图

镇是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而出现的,是时代的见证。但不要以为古人不会做凳子不会垂足坐,甚至以为古代没有凳子。1990年扬州市邗江甘泉姚湾秦庄西汉墓出土西汉晚期黑漆蹄足圆凳, 出土时放在铜沐盘上,应该是沐浴时坐的凳子。而汉画像石中则也有坐在高凳子的画面。

【111】

夏朝是古代第一个朝代,是真正意义国家的开始。夏商周秦汉,政治制度各不相同,但有一样是肯定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措施也越来越丰富和成熟。我们现在一般熟知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

夏商周的不同,从对君主的称谓上也可以看出来。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叫夏称后,商称帝,周称王。

蔡邕《独断》说:“上古天子:庖牲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商、周称王。”

从历史记载看,后羿,后稷,都是君王级的人,出土的“后母戊”鼎、“后母辛”鼎,也是君主级别的重器,周朝以后,后就成为君主正妻的尊号,《礼记》说,“天子之妃曰后”。

甲骨文中,有“帝”,有“王”。也有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形,这时的帝”是用来尊称逝去的先王的。

受制于交通条件,夏商周时期中央实际控制的地域并不是很大,西周开始通过分封制分封同姓,利用家族的力量把实际控制区域扩大了。分封的结果就是诸侯林立,出土青铜器中可以看到很多的诸侯的王、公、侯、伯,一般来说,称伯称侯的都是时间靠前的,称王的则是时间靠后的,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后的结果。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庞大而严密官僚系统,再也看不到王、公了,有的只有侯,但跟之前分封时期的侯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汉代吸取亡秦的教训,郡县制以外还有分封的少数诸侯王,所以,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淮阳王玺、广陵王玺、长沙王玺等这样的王印,长沙王还有自己的丞相。著名的“滇王之印”则是一种册封。南越王的“文帝行玺”则是秦汉之间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过程的见证。

下面这些文物资料,反映了夏商周秦汉期间的社会政治状况,地中海沿岸公元前的文明史数千年,有哪些类似文物?

春秋时期诸侯国情况地图,两千多年前的政区图,能如此详尽有根有据地描绘出来,哪个文明能做到?

在三千年前的西周,限于交通能力,一般的政权只能有效控制方圆几百里的一些地方,于是西周统治者创造了分封制,分封诸侯把宗亲子弟为主的贵族分封到全国各地,有效地管控了比之前的商代更大的区域,把先进的文化推广到了黄河长江的几乎全部流域,对中华文化的成长壮大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面第一图是一些重要(比较成功的强大的)的诸侯国,计有晋,楚,齐,燕,吴,越,秦,鲁,韩、赵、魏,下面是一组带有诸侯国名+君主爵位名的文物(韩赵魏三家诸侯的同类文物没找到),一般来说,君主的爵位是有一个由低向高变化的过程,比如由侯而伯,由公而王,这反映了随着历史发展周天子力量变小诸侯力量变大的一个过程。比较特别的齐国,开过诸侯姜太公功勋卓著,青铜器铭为齐公,后世子孙则是齐侯,后来田氏代齐,青铜器铭自称陈侯,姜齐田齐都没有发现王铭青铜器。

第二图是其他部分诸侯国的证明文物。

当年分封的诸侯国很多,有些在史籍中有记载,但有些就没有,只是在考古中通过出土文物才得以发现,更多的时候是出土文物证明了古代历史记载的准确性。

在古代,除了有众多的君主,还有储君太子王子,他们的地位也不一般,留下了不少的文物。这是西汉以前的一部分主要是与太子有关的文物(王子午鼎的王子午是楚国王子,但不是太子,他后来做了令尹),地中海沿岸三古四古几千年,那么多君主,他们的太子都有哪些文物

【112】

顺便看看历史上的世家大族

虽说旧时王谢堂前燕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是,古代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比一般的要多要深,历史的记录也丰富些,这是客观事实。

西周诸侯晋国公族的一支荀氏,战国时有荀子,东汉荀淑,为荀子第十一世孙,他的8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6子荀爽最为知名,官至司空。荀淑的孙子荀彧、从曾孙荀攸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而荀氏在一开始的时候,已经分出了中行氏、智氏,这两家都属于晋国六卿之列;

战国初期陈国的一支,入齐成为田氏,最终完成田氏代齐夺取姜太公一脉的政权,田氏人物众多,齐国灭后,秦汉交替期间,田氏一族在齐鲁大地还是呼风唤雨,几乎可以说是非田氏不王,汉初有田叔,汉末有田丰•••

姜太公的一支崔氏,春秋时有崔杼,后分为两支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直到唐朝,崔氏仍为百姓之首;

山西闻喜裴氏,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历史上59位大将军,59位宰相;当代将军11人;

西汉《史记》有《世家》三十篇,即记载了三十多个大族。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商代有“亚丑”一族,商周有“作册”一族,两周有曾氏一族

••••

有国才有家,有国就有家。既然有文明古国,就应该有名门望族。既然称得上文明古国了,这些应该是标配。

问题来了,“古埃及”四千多年,“苏美尔”两千多年,“古希腊”近七百年、“古罗马”一千多年,他们都有哪些望族?有哪些望族文物?

其他各地出土的牙璋

全国牙璋分布图,这侧面证明夏代文化上的统一

一些古代帝王书迹,地中海沿岸那么多古代帝国,那么多文献留下,都有哪些帝王手迹?

【113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洪范》八政,三曰祀,祭祀是古代政权的头等大事,祭祀在中国的历史很久远,红山文化的方圆祭坛就是古代拜祭天地的遗迹,5300多年前,但它肯定不是最早的,因为这已经是很成熟很规范的了。红山文化的国家级祭祀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北京的天坛地坛,跟红山,文化的方圆祭坛也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敬天地,祭祀的时候是很虔诚的。体现在物质上就是祭品的丰富,有个词叫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是为"太牢"。甚至还有丰富的祭品埋在地下。考古发现的就有河南新郑的郑国祭祀坑,出大量青铜器,陕西凤翔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只是发掘一小部分,已有丰富收获,有车马坑出土。

秦雍城宗庙遗址,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先秦高级礼制性建筑,也是唯一能与史书记载相对应的宗庙建筑遗址。公元前236年乙酉日,22岁的嬴政在此举行加冕礼,正式执政。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还有盟誓,也是把约书誓言写在玉片上,埋于地下,取信神鬼。山西侯马盟誓遗址,共发现坎(埋牲的土坑)400余个,坎的底部一般都瘗埋有牺牲,大坎埋牛、马、羊,小坎埋羊或盟书。

古代的一项顶级祭祀就是泰山封禅。司马迁在《封禅书》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封禅是这样的:“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简言之就是在泰山祭拜天地。

据司马迁考证,先后有十二位远古帝王进行了泰山封禅,分别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期间在泰山封禅。李斯写下鼎鼎有名的《泰山刻石》,由此拉开了泰山石刻的序幕,后人仰慕追随,留下无数石刻,为泰山这座文化名山增添许多光彩。汉武帝也去泰山封禅,太史令司马谈因为未能随行而郁闷致死(可知封禅是多么重要的国家仪典),他儿子司马迁后来写了《封禅书》,东汉班固在此基础上写了《郊祀志》,对中国古代的祭祀作了系统的总结。

泰山封禅是一个帝王的最高荣誉,可并不是随便一个君王都能去泰山封禅,春秋霸主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管仲还是认为未能封禅。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上,有近500名皇帝,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6位: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可见封禅的地位之高之难。

三古四古那么多神灵,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王去祭拜,他们的祭祀遗迹都有哪些?

【114】

无论多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定的领土范围,受制当时的于交通经济军事力量等原因,对领土的控制力都有一个上限,限度以外的地方,就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政策,比如册封,羁縻,以保持国内、及周边的稳定。

下边一些战国至魏晋唐时期的一些印信和图画,反映了古代中国国内及周边、外交关系的一些真实情况。

三古四古大多横跨三大洲,他们类似的东西在哪里?

两汉册封任命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官号

唐朝日本和尚在华的通关文书

看看百科资料,大流士一人完成了中国从商周以来直至新中国三千多年的几乎所有军政社会治理创造(都是随着社会实际变化为解决问题而做出的对应措施),这可能吗?

【】号内的内容是点评:

波斯人享有部分特权,只交实物税,不需交纳货币税。而其他地区的实物税的内容则视其特点而定,如埃及偏重于粮食,亚美尼亚要交纳马匹,米底交纳羊,印度河地区交纳象牙等【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贡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这正是大流士所津津乐道的,波斯帝国地大物博的体现。在货币方面,大流士规定帝国流通三种合法铸币,金币只能由中央铸造,各行省可铸造银币,各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流通全国,银币和铜币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大流士还以两河流域的度量衡为基础,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大流士时代修建了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网络,称为"御道"。【秦始皇命令修建秦驰道秦直道】沿途设置许多驿站和旅店【1.《周礼·地官·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2.《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据说这最初是大流士为满足其尽快吃到爱琴海鲜鱼的愿望而设立的,但对于全国经济却是意义重大。由于交通发达,沿途又有驿站接济和士兵保护,全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通了御道之后,从小亚细亚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时间,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条大道便成了丝绸之路的西段。他执行促进帝国海上商贸的政策,开辟海上航路,派舰队探索印度洋【类似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还开通了从尼罗河到苏伊士的运河。他是第一个将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水系联为一体的君主。

大流士承继了居鲁士的传统,让各被征服地区在承认波斯皇帝最高权威的基础上,维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即"大一统,小自治"【羁縻制度,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时期达到鼎盛】。他首创了行省制,【隋唐有三省六部制,元建立行省制】将全国分成20多个行省,行省的总督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常由波斯贵族担任,而非波斯的本地贵族也可在行省中担任要务。在军事方面,大流士将全国分成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新中国才有军区,西方有说拜占庭七世纪开始】。帝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军队分为负责保护王室的近卫军、负责全国防务的常备军和负责各地驻防的地方部队,前两者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地方部队则由各地方民族组成。皇帝还拥有一支"万人不死队",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人员出现空缺时迅速补足,始终保持一万人的规模。行省长官和军区长官互不统属,军政分权【中国宋代开始军政分离】。

波斯的陆军所向无敌,装备精良。他们创造的步兵配合骑兵交替作战的战法,在当时的大陆上是最先进的。波斯的工匠更是名满天下,巧夺天工,其中以武器制造最为惊人。同时,波斯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强大的舰队,拥有的舰只数量大约在600-1000艘之间。【波斯是沙漠戈壁地区,为何要那么多海军?它的敌人是谁?】

休息一下,待续~

古文物作证(1)
古文物作证(二),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古文物作证(三),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古文物作证(四),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古文物作证(五),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六)
古文物作证(七),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用火
古文物作证(八),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文字作证】




如何快速解毒?这种元素可以帮助快速排毒!

真实的解毒反馈图,如果你已经知晓真相,记得一定要解毒!


非常时期,你需要了解更多真相

扫码加小编进群了解更多真相,保护好家人孩子。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以下公众号,知道更多真相

封号太频繁,我们创办了网页

也可以复制网址登录网站查:www.lingmiaomiao.cn



接触皮肤就能解毒,天佑中华!苗毒克星来啦!
苗毒克星来了!推荐降解人体内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重要提醒!看好自己家的孩子们!

家长们,请看好孩子!安全比成绩重要一万倍!

亚洲最大器官移植医院在天津投入使用,网友:穷人瑟瑟发抖

器官移植大国,我们骄傲吗?

2022年失踪学生数及家长注意事项

富人们的末日地堡早已经准备好

面对身边的各种毒怎么办?天佑中华!这款产品接触皮肤就能解毒!

喝血的商业:致癌物99%人类体内都有·杜邦/特氟龙


人工智能通过监测社交媒体随时调整“杀伤率”

"我吸毒了,我妈喂的":“新型毒品”来袭,家长千万注意!

新冠后遗症 血栓

内部人士爆料:私立高中的老板们是如何绞杀公立高中的!

带你见识真正的地狱:世界人口黑市

目标中国,这不是阴谋是阳谋!

中国商人被欧美人黑钱黑老婆黑子女

辉瑞CEO遭记者围堵,要求他向全世界道歉

新时代殖民 I 倭寇的“换国计划”

土耳其國家電視台曝光和證實精英們正在使用腎红素

割小孩包皮后的深沉危机

糖!最甜蜜的杀手!成瘾性极强,和酒精一样毒!世纪骗局:糖!

反强制令游行:我们不是一个医生,是17000名医生!

世卫组织的另一种声音

陈先义:关于除夕夜燃放鞭炮、增加节庆气氛的建议

针针扎遍全身在地上爬!这是什么操作?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惊悚

医疗公司不对疫苗造成的伤害与死亡负责,你自打自负全责

揭露世纪谎言“地球论”!地平的真相无惧调查!

共济会成立300周年,你还不知道吗?


全球医生和医疗从业者对 Covid -19的警告

它的名字叫做“氧化石墨烯”,可以制造成纳米级,还可以激活!

西方国家强推疫苗通行证!背后有怎样的阴谋?

外国人重磅揭露:西方深层政府、新世界秩序!

你所不了解的奇异世界!大跌眼镜!

揭露系列4:这个世界你不知道的真相(11-16集)

拥有世界的垄断者!--强烈推荐

揭露:比尔盖茨、人体DNA存储、比特币、全球巨富们、深层政府

真实的比尔盖茨,欺骗了全世界,背后的真相会颠覆你对他的认知

【护苗计划】停更一个月特别说明

小明教授讲科技新闻【让人震惊的科技】



这个动画片太敢播了!—你知道的阴谋论,竟然都是真的!!

大揭露:西方主流霉体的假新闻!

土耳其电视台揭秘肾上腺素红

大揭露:西方深层政府制造无处不在的有毒添加剂+反人类的念童癖

荷蘭資深銀行家揭露光明會的金融體系

大揭露:彻底揭开伪慈善家的真面目!

大揭露:比尔盖茨与邪恶的基因技术、基因合成食物、HEK293

国外曝光核酸检测拭子的真相

人体芯片、纳米芯片、石墨烯机器人、“人体蓝牙发射塔”

大卫艾克揭露Y谋集团通过转j因、疫m食物药品等一系列控制手段

你为什么会被洗脑,如何摆脱被洗脑?

地球不是球,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

蜥蜴人和共濟會的絕密資料



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感恩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维空间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